在中国提到“加密货币”的时候,通常指的是一种使用密码学技术来确保交易安全和控制新单位创建的数字货币。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去中心化的点对点支付系统,无需通过传统的金融机构。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在中国,官方立场对于加密货币的态度比较谨慎。
2017年9月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防范代币发行融资风险的公告》中明确指出,任何所谓的代币融资交易平台不得从事法定货币与代币、“虚拟货币”之间的兑换业务;不得买卖或作为中央对手方买卖代币或“虚拟货币”。这意味着在中国大陆范围内,对于类似于比特币这样的加密货币进行交易是受到严格限制的。
此外,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自己的央行数字货币(DCEP),即数字人民币。这是一种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并管理的法定数字货币,与现有的电子支付手段不同,它具有法偿性、匿名性和可控性的特点,并且其发行和流通将受到国家严格的监管。因此,在中国的语境下,“加密货币”往往不仅仅指那些基于区块链技术产生的非官方发行的数字货币,也包括了由央行开发并计划推出的数字人民币。
简而言之,虽然中国对私人发行的加密货币持有较为谨慎的态度,但对于由政府背书和支持的法定数字货币则展现出积极的研究和实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