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虽然对比特币等私人发行的加密货币的态度较为谨慎,并且对于ICO(首次代币发行)等活动采取了严格监管措施,但中国政府和央行在探索区块链技术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因此,在探讨“中国发行的加密货币”时,更多是聚焦于官方机构对数字货币的研究与开发进程。
2014年起,中国人民银行便开始研究法定数字货币(DigitalCurrency/ElectronicPayment,DCEP),旨在利用新的数字化支付方式来完善金融体系、降低交易成本并增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DCEP是中国央行计划推出的数字人民币,它是一种由国家主权背书的法定货币,与纸币有着相同的法律地位和价值,但采用了区块链和其他先进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管理和流通。
自2020年以来,数字人民币试点项目已在中国多个城市开展,包括深圳、成都、苏州以及北京冬奥会场景等。参与者通过手机应用程序下载“数字人民币”App,并绑定银行卡后即可参与体验。与支付宝或微信支付不同的是,DCEP允许在没有网络连接的情况下进行交易,在脱机状态下仍能实现点对点支付,这一特性使得其具有更广泛的适用性和便利性。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政府对于数字货币的发行和使用采取了渐进式态度,注重保障金融系统的稳定与安全。截至目前,除数字人民币外,并无其他官方认可的加密货币在中国市场流通或被授权发行。因此,在中国范围内谈论“发行”的加密货币时,主要指的是由中央银行主导研发并推广使用的法定数字货币形式——即数字人民币。
总之,中国政府正积极布局数字货币领域,通过严谨的研究和试点逐步推进其应用与发展。而数字人民币作为目前唯一由中国官方支持并进入实际测试阶段的加密货币形态,在未来可能会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