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初的美国,人们选择持有黄金作为投资这种行为才刚定义为合法,报纸和电视上就出现了欺诈广告:以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黄金。当时,某珠宝商店摇身一变成为一家黄金交易所,随后一年贵金属年销售额达1亿美金。
但好景不长。开始有客户投诉称黄金出货需耗费数月时间,有些人甚至都没有拿到手。于是政府机关开始展开调查,结果发现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当一名法院指定的律师到达公司办公地点打开金库时,发现了一堆被油漆涂成金色的木头。最后经过计算,受骗人数达25000余人,其中包括像退休人员等一些弱势群体。
这并不是个例。在同一时期,有另一家公司对外宣传有价值6千万美金的黄金待售。但后来此公司宣告破产,调查人员发现纯属子虚乌有。
几年前,国会和各州当局开展调查圣莫尼卡一家名为Goldline的公司(甚至到现在还能在一些媒体上看到这家公司的广告),调查称这家公司使用一些诱饵战术,欺诈消费者并收取高昂费用。
国会调查发现,该公司将有标记的硬币熔化后出售,平均加价幅度为90%,个别达208%以上。虽然标记货币本身不违法,但调查指出,“以熔化硬币两倍的价值出售黄金,消费者不得不选择黄金来维持投资的盈亏平衡。”
在2012年2月,Goldline公司同意将4千5百万美金向受害者悉数退还,并预留8百万以备未来索赔。
没人能数清楚世界上到底有多少宗涉及黄金的欺骗案件,但到2014年,一个参议院委员会议员梳理了34宗联邦案件,其中共9000多名受害者涉及金额超过3亿美金。之后总结发现骗子的目标主要为:中老年美国人,保守派,以及一些摇摆不定的投资者。
为什么购买和出售黄金行为中往往存在着欺诈行为?
部分原因可能来自一个事实:在1933-1975年间的美国,买卖黄金是一种非法行为。与禁酒令一样,当时黄金滋生了许多地下黑市和黑心商人。在黄金重新合法化之后,这些商人抓住“巨大的机会”,而由于以前的禁令,普通群众并不具备交易黄金的知识,数以万计的美国人便轻易上当受骗。
还有一种说法是,在遭受几十年的黄金禁令后,政府对黄金的监管也大不如从前。证券交易委员会称,贵金属不是证券,因此证券所也无法管理黄金。而商品和期货交易委员会也仅仅安排了一些黄金销售岗,并无其他。
如今,理论上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有明确的管辖权,但过程也是无比艰难。即使在今天,当一家涉及黄金欺诈的公司往往是通过州检察长或金融监管机构而曝光,而联邦政府毫无权利干涉。
然而,相对于贵金属本身来说。推销的方式往往最迷惑人:投资XXX相当于投资一个金矿!买入XXX期货!签XXX协议保证!购买XXX币!这样即使是相对成熟的投资者也容易受上当受骗。
同样出了问题的还有投资者的心理。大多数购买黄金(或其他商品)的投资者都相信它是有价值的,且坚信将来会升值。这种强烈的信念可以强大到足以挡住任何怀疑,让冲动占据上风。
当然,以上的这一切并不是说投资者一定要拒绝黄金交易,黄金交易一直存在,并以某种形式存在了3千年,之后也将继续吸引合法的买家和卖家。
一些降低风险的行为有:从有信誉的经销商购买黄金;拒绝弄虚作假的机构;拒绝涉及过高的费用。对于投资者来说,最重要是进行大量研究,尽可能保持怀疑态度多问问题。